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圍繞建設創新平臺引才聚才育才,用好用足《新時代龍江人才振興60條》,實施頭雁、春雁、龍江學者等人才支持計劃,積極申報國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全方位培育引進留住用好各類優秀人才,充分釋放創新活力。
如何用好“第一資源”,激活人才創新創造的“一池春水”,成為今年全省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打造吸引人才“強磁場”
省人大代表王緒新介紹,過去一年來大慶市共引進各類人才2.6萬人,全市人才總量達到49.7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7.8%,為推動轉型振興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王緒新代表
“我們通過項目合作、顧問指導、技術入股、特邀特聘等方式,柔性引進了一大批高層次人才。在全省率先實施新能源領域“揭榜掛帥”項目,柔性引進天津大學、西安交大等6家省內外優秀團隊。柔性引進高層次醫療人才133人,與北京301醫院等70多家醫院800多名醫療專家建立了協作關系。建有企業院士工作站3家、中科院科學家工作室3家。通過借助外力、補充外腦、飛地引才,形成四面八方高層次人才線上線下齊聚大慶,共同為大慶經濟社會發展出謀劃策、貢獻智慧的生動局面?!蓖蹙w新代表說。

王曉典委員
可以說,大慶是我省推動新時代龍江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同樣讓人振奮的還有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近日該校一舉引進18位博士,被業界稱為“大手筆“?!盀榇蛟炻殬I教育升本需要,優化教師結構、提高教師素質,我們將人才細分為四類三等,真正做到不拘一格引人才?!笔≌f委員王曉典談起學校人才機制改革帶來的種種變化喜上眉梢。

姜同河委員
圍繞人才振興計劃,2022年我省制定出臺了《新時代龍江人才振興60條》等人才政策。省政協委員姜同河說,聚焦“高精尖缺”,著眼發現培養引進用好服務各類人才全鏈條整體發力,一項項得力舉措,正在將龍江打造成八方英才的向往之地。
讓人才安身、安心、安業
“若想培養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首先要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人才成長的激勵機制?!苯游瘑T認為,“用心用情營造尊重人才、愛護人才、善待人才的良好環境。在青年人才培育過程中勤松土、施好肥,一茬接一茬的青年骨干自會拔節成長?!?/p>

王巖代表
對此,雞西市第八批拔尖人才、省人大代表王巖深有感觸。為全面提高引才待遇,雞西市財政年度投入超過了原來的三倍,引才補助最高增長了108%,全面落實人才公寓、購房補助、租房補助等政策。雞西還創新研發了人才“智享卡”“智享碼”,人才憑卡、憑碼可直接享受子女教育、配偶安置、醫療出行等一系列政策待遇。
那么,怎樣打造適宜人才發展的環境呢?健全科學有效的人才發展機制,是增強人才的融入感和歸屬感的路徑之一。

付曉飛代表
省人大代表付曉飛介紹:“一方面,要創新人才引進和聘用模式,通過實施‘年薪制’‘預聘制’‘師資博士后’等破除人才引進體制機制障礙,在國家‘雙一流’高校建立師資培養基地,培養學科急需高層次人才,引進企業、科研院所行業領軍人才,組建創新團隊,打造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強化科技攻關。另一方面,通過深化績效工資改革、提升青年教師博士津貼等完善激勵措施,實施分類評價暢通各類人才發展通道,激發廣大教職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與創造性?!?/p>
王緒新也表示,除了安居保障、健康醫療、生活補貼,政府部門還要在創業扶持等諸多方面拿出真金白銀、體現真心實意,不斷優化尊重人才、愛惜人才的政治生態和人文環境,如此才能實現“愛上一座城、留下一批人”的留才效果。
“量體裁衣”激發科研人才活力
堅持做好人才引進“后半篇文章”,打造各類人才施展才華的平臺,是讓“第一資源”充分涌流的另一重點。

隋曉楠委員
“近年來,我真正感受到了龍江引才留才育才的誠意?!笔≌f委員隋曉楠說。自2015年毅然回到母校東北農業大學任教以來,學校不斷構筑人才“蓄水池”,設立“東農學者計劃”“東農聚才計劃”“東農獎勵計劃”,對青年人才考核評價上堅持專利、論文、獎項等“定量”與對科研人員的研究潛力判斷“定性”上雙管齊下,對人才進行“發展性評估”,真正實現了為青年人才成長“量體裁衣”。

閆明明委員
省政協委員閆明明建議,要充分發揮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著力健全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方式,加大對人才評價中“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清理力度,建立完善適合各類人才成長成才的評價機制。同時,加強人才扶貧政策傾斜力度,適當向援疆、援藏和扶貧的專業技術人員傾斜,引導各類人才向貧困地區流動,對人才較為集中的系統,實行基層專業技術人才“定向評價、定向使用”制度。
建立更完備的人才制度,構筑更高端的人才平臺,實行更開放的人才政策。代表委員們為龍江人才強省積極建言獻策,助力龍江以人才領先推動晉位爭先、以人才優勢爭創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