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朱志猛的辦公室,“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的獎牌靜靜地放置在桌前,上面的國徽采用浮雕形式使其更加凸顯,以紅木作框的獎牌因此顯得精致又厚重。東北農業大學駐村工作隊前任隊長朱志猛和現任隊長崔偉濤圍坐在桌旁,這對昔日的戰友沒有過多地回憶領獎現場的激動與喜悅,更多地還是嘮起了村里的人和事:孫志強家的“免耕播種”示范項目效果怎么樣?捐建的文體活動室還有哪些困難?村部前面的廣場建設進展到什么程度了……雖然已經回校工作了一段時間,同事們也經常說他“緩過來點了、胖了一些、整個人的狀態也好了許多,起碼不再像一個農民的樣子了”,可是在工作間隙、閑暇時節,他的思緒還是會不自覺地飛回那片令他魂牽夢縈的土地。
1
一切還得從頭說起。2017年6月,響應省委“精準扶貧回頭看”工作號召,我校朱志猛、李其林、寧方勇被選派至甘南縣東發村進行精準扶貧工作。
長期工作、生活于省會城市的駐村工作隊員們還記得剛剛來到東發村時所看到的情景:公共基礎設施匱乏,村里沒有自來水,沒有路燈、沒有活動廣場,到了晚上,整個村子漆黑一片,跳廣場舞的村民們只能在狹窄的土路上活動;沒有硬化的水泥路面,到了下雨天,孩子們上學都要坐上拖拉機,出門就要穿上大靴子……
進行走訪調研時,隊員們發現,村子里產業結構單一,因病致貧、因學致貧、長期臥床、喪失勞動能力的農戶比比皆是;村情呈現出耕地糾紛多、村級債務多、貧困人口多、累積矛盾多、村民訴求多、上訪告狀多、發展困難多的“七多”現象,群眾認可度不足30%……盡管提前已經有了心理準備,隊員們還是被深深地觸動了?!拔蚁胱屌笥褌冋嬲陌涯抗怅P注到這里,希望時間在這一秒靜止,一起閉上眼想想我們擁有的幸福?!崩钇淞衷谖⑿排笥讶χ性涍@樣寫道。
為了盡快熟悉情況,朱智猛帶領隊員們挨家挨戶進行了走訪。精準識別是做好精準扶貧的基礎,村里第一次公示的貧困戶名單很快就被人撕掉了,工作隊意識到貧困戶識別還有不精準,大家不認可、不滿意的情況,為了準確識別貧困戶,平日里,工作隊注重與村里老領導、老前輩虛心請教、逐步了解掌握了許多村里的實際情況,同時工作隊和村兩委根據群眾舉報的情況加大排查核實力度,由于數據信息不斷變化,對于每個貧困戶至少要反復入戶走訪4-5次。他們白天走訪、了解情況,夜晚核準情況、整理臺賬。平時遇到不理解政策的村民,工作隊就不厭其煩的反復講解,直到村民聽懂、聽明白為止。
村干部們都說,“朱書記就是咱們的信訪主任”。駐村的前幾個月,他們每天都要工作到午夜,每天的睡眠時間只有3個小時左右。經過夜以繼日的連續奮戰,工作隊終于把東發村貧困戶的基本情況梳理清楚,共識別貧困戶106 戶、202 人。為貧困戶建立檔案,收集貧困戶佐證材料 3萬多份。
由于他們公平、公正、細致、嚴謹的工作,重新識別的貧困戶得到了廣大村民的認可,第二次公示的貧困戶名單一直張貼在各屯公示欄里。朱志猛還制作了便民聯系卡,將工作隊員的聯系方式向村民公布,發放到每個農戶家中,以便隨時解答農戶關心的問題。在“甘南縣脫貧攻堅‘回頭看’”的宣傳單上明顯地標注著他的姓名和聯系電話,漸漸地,“咱們村來了個好書記,有事找他就行”在村民中傳開了。
2
為了提高當地農民收入,工作隊一方面發揮農業大學的科研成果優勢,為貧困村實行致富產業項目,另一方面,工作隊爭取校內外資源,采取“消費”扶貧的方式,聯系校友企業略高于市場價收購農產品,保證產品銷路,增加貧困戶收入。
從2018年開始,駐村工作隊按照東北農業大學、齊齊哈爾富爾農藝有限公司和東陽鎮政府簽訂聯合《精準扶貧東發村戰略合作協議》,推動富爾農藝公司在東發村建立水稻良種繁育基地。經過動員、培訓和遴選,最終東發村有11戶水稻種植戶參與良種基地建設,建成良種繁育基地2100多畝。
工作隊還聯系到了工程學院楊悅乾教授免耕覆秸播種的相關技術和設備,這一技術保證秸稈全部還田,免去了傳統的“放荒”環節。恰巧村民張老漢家中的地還沒有“放荒”,經過仔細思量,他還是半信半疑地種植了“東農253”大豆品種,幾個月的生產實踐證明,這種技術完全可行,地里的秸稈現在已經完全腐爛,不但沒有壓到苗,還成為了天然的有機肥,恰好天公作美,幾場大雨過后,大豆秧一下子就“竄”到半人高,張老漢掰著手指頭盤算起來:“每墑地就能有至少6000斤的收成,除去種、藥、肥等成本,自己也能有近一萬元的收成,這工作隊來了以后真給農民帶來好處,明年他們要種什么我都支持,就是要大棚我也給扣一個!”
3
駐村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學校的全力支持,從2017年“精準扶貧回頭看”活動開展以來,學校嚴格執行黨委書記任第一責任人、黨委副書記任領隊、組織部長任聯絡員、處級干部兼任隊長、隊員擇優選派等相關要求組建工作隊。學校黨委委員同志每到假期都要親自帶隊到東發村考察扶貧工作,每年春季開學,學校黨委都要召開專項扶貧會議、制定扶貧工作要點,指導駐村工作開展。
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學校各個部門、學院以及專家教授都紛紛以不同的形式支持駐村工作:
副校長鄒德堂與合作多年的富爾農藝公司聯合起來,適時對水稻種植戶進行現場指導,提高了種植戶的科技水平和水稻種植技能,水稻產量平均達到9噸/公頃以上;同時,富爾農藝公司以成本價為種植戶提供優惠稻種;并以高出市場收購價每斤5分錢的價格回收水稻,解決了種植戶賣糧難題。
食品學院把乳酸菌發酵技術引入東發村,幫助東發村申請扶貧資金建成了550平方米以年產10萬斤酸菜為主、同時兼做雜糧雜豆等農副產品為輔的加工廠,申請中央扶持村集體資金,注冊成立了“甘南縣東發親民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注冊了“東東緣”品牌商標,并辦理生產許可,試生產的乳酸菌發酵酸菜不含亞硝酸鹽,酸脆可口,深受市場的歡迎。
園藝學院專家霍俊偉幫助引進丹東禾聯、哈爾濱森莓園、肇源百果園3家企業,引種藍靛果、紅樹莓和“南果北移”果樹品種。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哈爾濱市第一醫院、校醫院多次來到東發村為村民義診、贈藥活動。
有一位退休老教師在得知駐村工作的事跡后,根據東發村的實際情況,親自將手寫的關于農業生產的一摞厚厚的材料交到工作隊手中,表示要為當地的生產建設盡一份綿薄之力。
4
朱志猛現任職務是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其他成員也是在全校各個部門選調的優秀干部和教師,但是在東發村里,他們放下了自己原有的身份,全心全意做好駐村工作隊員,充分發揮我校資源優勢,與當地村民一起,急貧困戶之所急,想貧困戶之所想,把村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五保戶郭瑞厚大爺家無兒無女,而且沒有通電,過了20年點蠟燭的日子。工作隊一般在白天走訪,還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后來工作隊在一天晚上去郭大爺家核實貧困情況的時候,發現屋里黑乎乎的,問郭大爺:“怎么不開燈呢?”“電路壞了,從98年因為發洪水而進行房屋修建后就一直沒通電?!绷私獾竭@一情況后,工作隊立刻聯系到相關部門,為郭大爺家接通了電路,按照規定,對于正常貧困戶也要收取相應的材料費用,工作隊考慮到老人的難處,向鎮供電所申請減免了這筆開支。2017年11月9日,郭大爺家里重新接通了電,屋里亮起來的時候,老人看著電燈,眼淚落了下來。
貧困戶別雙海家中沒有固定經濟來源,母親身體殘疾,需要照顧,自己無暇外出打工,家中還是泥土地面和沒有粉刷的磚墻。有著做豆腐手藝的別雙海一直想開一家豆腐坊改善生活條件,但前期建設費大概需要一萬元錢。工作隊成員商議后決定每人捐款1000元,并聯系東北農業大學齊齊哈爾校友會捐助資金共12000元幫助他設計建立起豆腐坊?,F在,豆腐坊生意紅火,臨近的村屯都打電話來訂貨。手里有了錢,別雙海家中的條件、環境都有了大的改善,院子里也鋪起了水泥路,方便顧客前來購買。去年10月,別雙海的老媽媽得知朱志猛崗位輪換要回到農大工作了,她親自來到村部,原本健談的她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是默默地流著淚,握著朱志猛的手,久久不愿松開。
類似的事情不勝枚舉,而這只是駐村工作隊的“小插曲”。工作中,他們累計爭取各類資金1500萬元,新修水泥硬化路8.12公里,拓寬道路12.3公里,安裝太陽能路燈50盞,新建文化廣場3個、總面積約2000平方米,新建村委會辦公室296平方米,打自來水井6眼、管道6路,貧困戶都吃上了飲用水;新建255千瓦光伏發電站1座,戶均分紅達到1500元。
5
除去常規扶貧工作以外,在突如其來的洪災、疫情中,工作隊依然沖鋒在前。
2019年8月,甘南縣普降暴雨,平均降水量達到166毫米,東發村北河受上游太平湖泄洪影響(270m3/秒)。原本6米多寬的堤壩被洪水沖刷得不足1.5米。一旦河堤沖垮,整個東發村乃至東陽鎮都將處于一片汪洋之中。由于汛情突然,工作隊來不及發動群眾,在現場只有包括村長、支書等七人的情況下,看到汛情嚴重、刻不容緩,便不顧個人安危,沒有任何防護措施,朱志猛帶領隊員崔偉濤、付鵬威率先跳進了齊腰深的洪水中,摸索到準確位置,再砍伐樹木、搬運沙袋對堤壩進行加固。當時水流湍急,人在水中隨時都有被沖走的可能。村婦女主任孔慶娟目睹了這一幕極受感動,看到人手不夠,她連忙回到家發動自己的丈夫:“你快去村上找點人趕到壩上,我那仨弟弟全都泡在水里了,造得跟泥猴兒似的,人家在這啥都沒有,圖的是啥啊,還不是為了我們?”慢慢地,參與抗洪的人數多了起來,十幾個、幾十個……到了第三天,周邊的巨寶鎮等地的村民們也被發動起來了。整整三天的時間,工作隊員們櫛風沐雨、背馱肩扛,一直奮戰在抗洪第一線,沒睡過一個好覺,待到險情排除后回到駐地時,他們的迷彩服濕透了,鞋子泡軟了,身體疲憊不堪,清洗過之后連吃飯的力氣也沒有了,直接倒頭就睡。第二天早晨電話鈴聲響起,又有新的汛情出現,他們二話不說,又馬上返回到壩上……經過連續多日奮戰,大堤保住了,東發村沒有因為洪水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避免了成千上萬人的疏散撤離。當時崔偉濤和付鵬威剛來不久,村民們還對新的工作隊員抱有懷疑、觀望的態度,正是經過這次抗洪行動,使當地村民真正地了解并接受了工作隊?;貞浧甬敃r的情景,崔偉濤深有感觸地說:工作隊身體力行、沖鋒在前,給當地百姓起到了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給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了精神力量,這是工作隊帶領、示范的意義所在。
現任隊長崔偉濤是我校國有資產管理處的一名副處長,他于2019年加入駐村工作隊,2020年接替朱志猛擔任駐村工作隊長。一年多的駐村工作下來,同事和親朋好友再次看到他時都會大吃一驚,他原本微胖的身材變得消瘦了很多,臉龐也被曬得黝黑紅亮,走在東發村的路上,他已經與一個普通的村民沒有任何區別。
擔任駐村工作隊長以來,崔偉濤感受到了作為隊長與隊員的不同:“原來做隊員時,需要執行好就可以了,現在成為了隊長,感到肩上的責任更重了,需要思考、規劃的事情也多了起來”。
駐村工作期間,按規定要求每名隊員每年需要實地駐村工作240個工作日,而實際上工作隊每名隊員的工作時長都超過了300個工作日。為了不耽誤工作,隊員們相互約定可以兩個星期回家探望一次??赏顷爢T們脫下日常工作的迷彩服,換好衣服鞋子馬上就要出發回家的時候,卻接到了新的工作任務的通知,這時隊員們都以大局為重,在電話中與家人進行簡單說明后重新投入到工作當中。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響,工作隊也代表黨委動員村民們積極響應國家“就地過年”的號召。已經兩個月沒有回家的崔偉濤本來已經計劃好回家過年但是考慮到疫情當前,自己作為第一書記,應該堅守在工作一線;而且當時村里要舉行村干部換屆選舉,而駐村第一書記要起到監督作用,更不能離開。就這樣,崔偉濤讓其他兩名隊員回家過年,而自己則留了下來,直到正月過后才回家探望。他還繼續部署落實“停課不停學”政策,積極聯系校團委為東發村中小學生搭建“線上公益教學平臺”,在校團委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招募了部分優秀志愿者,開展大學生‘一對一’線上教學志愿服務”。為東發村有補課需求的中小學生提供“一對一”的假期線上學業輔導,不因疫情耽誤孩子學習,志愿活動得到東發村在校學生和家長的熱烈歡迎,紛紛主動報名,共有54名學生與東北農業大學大學生志愿者成功對接并已按要求開展了線上教學服務。
6
2018年6月,東發村以“零錯退、零漏評,滿意度100%”的成績通過國家第三方評估驗收。2019年底,東發村所有建檔立卡戶全部脫貧退出。2020年7月,東發村圓滿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2021年5月14日,在黑龍江省脫貧攻堅表彰大會上,我校2個集體和1名個人獲黑龍江省脫貧攻堅表彰。
朱志猛雖然回到了學校,他還是無時無刻不在惦記著鄉親們,只要學校有好的科技項目,他總是積極地爭取在東發村作為試點。作為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他經常帶項目、陪同專家教授回到東發村,為鄉親們答疑解惑。當別人向他請教扶貧經驗時,他總是說:“只要把普通群眾當親人,把貧困群眾當成家人,就沒有辦不好的事?!贝迋诙虝旱耐A粢院?,又急忙趕回了東發村,雖然脫貧攻堅任務已完成,但是在鄉村振興的征途中,還有著大量的工作和任務需要謀劃和提前布局。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如今,東發村的嚴冬已經過去,瓜果飄香的夏季到了。煥然一新的東發村里,呈現著欣欣向榮的景象。整潔的街道、寬闊的廣場、完備的公共設施、重新修葺的居民住宅與當地群眾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仿佛在訴說著,他們有了“主心骨”和“貼心人”,那是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那是一群默默奉獻的東農人。
(報道/徐彥貝 學生記者胡雅夢 魏然 李名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