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子”是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博士研究生黨支部的成員們給自己起的名字。有這樣一群“鄉校俚儒教田夫牧子”的人們決心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讓服務“三農”成為龍江發展最動人的色彩。他們要為畜牧業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爭做龍江農業建設排頭兵,“牧子計劃”應運而生。

“牧子”劉國富在雙城開展退化草甸修復實驗
繪出濃濃黑土情。在“生態黑龍江,美麗黑龍江”的號召下,草學專業,博士研究生黨支部組織委員“牧子”劉國富率先站了出來。面對草甸退化問題,從黑龍江整體生態化利益的角度切入,結合寒地黑土特點,以補播與秸稈覆蓋措施相結合的創新方法,不斷改善草地環境質量,讓草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有了新突破。他帶領研究生團隊在雙城試驗基地開展退化草甸修復試驗期間,作為一名黨員,團隊里的老大哥,迎難而上,沒有交通工具就自己走著去,隊員生病了,就自己多干,保證實驗數據不間斷記錄。經過反復嘗試,快速恢復的微生物介導機制不僅為土壤提供了豐富的碳源,還加速了養分循環。最終,“小切口”,做出了“大文章”,科技助農為鄉村帶來實實在在的變化,一片“金黃”換“綠顏”,他們為黑土地畫上了最美的容妝。

“牧子”白廣棟、滕騰在興福鎮開展畜牧養殖生產實踐活動
繪出淳淳鄉土風。面對北方寒地動物生長緩慢及農民養豬飼料毒素殘留等問題,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專業博士黨員“牧子”白廣棟、騰滕率先示范主動下基層,先后在綏化興福鎮聚寶、張花2個村與養殖戶進行了深入的生產與理論交流。兩名博士黨員找準農民科學養殖技術薄弱的“痛點”和農戶急需畜牧場規模建設的“關切點”,以分析研判問題,快速培訓農戶,課題項目入村的助農模式,變“單兵作戰”為“協同攻堅”。使生豬養殖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和解決方法得到快速傳播。一年來幫助養殖戶建立非洲豬瘟防疫設備1套,參與規劃設計妊娠母豬畜舍1棟。大大減少了養殖戶在冬季寒冷時的經濟損失。落好小小黨員“一枚子”,激活大大助農“一盤棋”。

“牧子”碩博5人團隊在靠河寨村開展科技助農活動
繪出清清江河水。針對黑龍江地區烏蘇擬鲿水花培育、商品魚養殖及越冬管理技術不完善等問題,水生動物保護與生產專業“牧子”碩博5人團隊,在靠河寨村進行烏蘇擬鲿養殖示范及池塘修整和新規劃工作。每個池塘具體情況千差萬別,發展路徑各不相同。綜合分析地理區位、資源條件、水質基礎、發展階段等各項要素,“一塘一策”,精準繪制。通過每日進行巡塘、飼喂、水質觀察等池塘管理工作。解決了黑龍江地區烏蘇擬鲿水花培育成活率低和池塘水質改善等問題。在北方漁業發展中水產專業黨員成為了參與者、踐行者,在水質改善中“唱主角”,在奏響“牧子”之歌中實現了在實踐中學,再學以致用的良性循環。

“牧子”劉帥在一面坡鎮開展技術推廣
繪出拳拳赤子心。以科技產品積極投身惠農助農事業,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專業,博士研究生黨支部宣傳委員“牧子”劉帥可謂是一腔熱血,一片赤誠。他以抗寒濱麻雞培育、禽類養殖技術為依托積極開展技術推廣,通過舉辦講座與農戶深入交流,為他們排憂解難。目前濱麻雞已經為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伊春等養殖廠與農戶投放雞苗約1.9萬只,與農戶形成訂單式的養殖合作,讓養殖無后顧之憂。以東寧村為試點,形成首個“政府+高校+駐村工作隊+高科技企業+農戶”的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濱麻雞科研成果得到廣為傳播,讓更多的寒地農戶、養殖戶敢于邁出步子,蹚出致富路子。劉帥作為一名云南的學子,堅守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把所學奉獻給了龍江黑土,奉獻給了禽類事業,被農戶親切的稱為“雞博士”。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博士研究生黨支部以高標準嚴要求完成黨交給的任務,展現了樣板支部的風采?!白屓罕娡靡娚?、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習總書記的殷切期望,正實實在在地變成人們觸手可及的美好生活?!澳磷佑媱潯毕M嗟膭涌茖W子可以繼承和發揚東農精神,成為閃閃發光的動科“牧子”人,于平凡中非凡,于無聲處發聲,扎根黑土,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