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對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決策,推動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教育面貌發生格局性變化。在黨的堅強領導和航向指引下,東北農業大學良好的師德師風蔚然成風,“四有”好老師不斷涌現。2019年9月以來,我校一個團隊榮獲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兩個集體榮獲全省高校師德先進集體。兩人入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兩人入選青年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兩人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兩人獲評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三人獲評國家優秀青年基金。在全國“兩優一先”表彰大會上,東北農業大學光榮在列,我校黨委光榮獲評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成績背后,凝聚著廣大教職工幾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奉獻,凝聚著一代代東農人在學校發展建設各個時期做出的不懈努力和積極貢獻。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在第38個教師節到來之際,學校決定對我校從教三十年的全體教職工進行隆重表彰。同時,為進一步激勵廣大教職員工躬身教育事業,推動我校師德師風建設再上新臺階,評選出師德師風先進集體6個,突出貢獻獎17人、優秀教師23人、以及17名優秀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師者都是一面旗幟,每一個集體都是一座堡壘。這些先優代表秉承“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東農精神,為新時期祖國教育事業和現代化建設注入了源于東農的勃勃生機!
今年,黨的二十大將隆重召開。建設教育強國,時不我待,任重道遠。讓我們以學校先進集體和個人為榜樣,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進一步弘揚新時期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在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道路上,圍繞國家所需、龍江所要、學校所能和未來所向,以奮進的姿態和昂揚的斗志持續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學校世界一流學科和省高水平大學建設,為持續助力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撰稿/馮丹)
“2021年全省高校師德先進集體”生命科學學院黨委書記施喜軍

“2021年全省高校師德先進集體”生命科學學院黨委書記施喜軍發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值此慶祝第38個教師節之際,很榮幸代表受表彰的先進集體匯報師德師風建設工作。近年來,生命學院在學校黨委領導下,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以基層黨建為引領,通過“加強領導抓落實、健全制度強保障、警示教育守底線、選樹典型重引領、監督考評求實效”,努力打造新時代“四有”好教師隊伍。2021年,學院被評為省教育系統師德師風先進集體。
一、立師德、正師風,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通過不斷完善學院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黨支部引領帶動,院、系、教研室層層抓落實的組織領導體系,壓實落靠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領導責任;建立領導、教育、監督、考評、獎懲“五位一體”工作機制,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硬任務”和“常態化工作”來抓。實施新入職教師“雙導師制”,堅持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讓教師自我約束成為習慣,以優良的師德師風促教風、帶學風、正院風。
二、守師紀、樹師表,突出典型示范引領
通過開展“立師德、樹師風、強教風、轉作風”系列活動,將榜樣引領與警示教育相結合。組織學習黃大年、張桂梅等先進事跡,開展“向身邊榜樣學習”活動,選樹了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范教師向文勝教授,省道德模范岳奎忠教授,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提名獎孫珠紅老師,省教學名師、被學生親切稱為“東農常媽媽”常纓教授等一批先進典型,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比、學、趕、超”創先爭優活動蔚然成風。同時,定期結合違反師德師風典型案例開展警示教育,學習“十準則”“十禁止”,緊盯“微腐敗”整治不放松,加強教師課堂言行、師生關系、學術誠信等重點環節的監督,引導教師知準則、守底線、筑防線。
三、強師能,鑄師魂,凝聚發展奮進力量
以提升教師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為重點推動人才強院。堅持培根鑄魂,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教師頭腦,將師德師風建設與黨史學習教育、“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緊密結合,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東農精神”,練就過硬本領,凝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奮進力量。近年來,學院先后引進校級以上人才9人,獲評國家級人才2人;獲得國家重點研發、國家自然基金等項目52項,獲省科技一等獎2項,轉化谷維菌素、低溫菌劑秸稈造紙技術等成果5700余萬元,獲評3個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學科建設水平穩步提升,為我校世界一流學科和高水平大學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站在新起點,面向新征程。學院將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緊緊圍繞“國家所需、龍江所要、學校所能、未來所向”,進一步深化師德師風建設,加力推進一流專業、一流學科建設取得新突破,為實現“東農夢”貢獻力量,以昂揚姿態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先進個人”教師代表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姜毓君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姜毓君作為“先進個人”教師代表發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十分榮幸也非常激動能夠代表先進個人在這里發言,作為一名在東農學習、成長的教師,通過團隊和自己的努力為東農的發展盡心出力并收獲這份榮譽,倍感振奮和珍惜。借此機會,請允許我代表全體受表彰教師向學校黨委給予我們的厚愛表示誠摯的感謝,還要特別感謝學校為激勵老師們潛心科研和教書育人而出臺的人才政策,使我們學校的優秀教師群體,能夠初心如磐、盡己所能、堅守龍江。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不變初心。作為有著近30年黨齡的一線教師,我深深的體會到,一名老師要有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更要有深厚的愛國、愛鄉情懷,才能言傳身教、立德樹人,培養和感召學生服務社會。多年來,學生中既有985高校的優秀教師,也有從事流浪人員救助的志愿者,既有能在影響因子11分食品領域頂級期刊發表論文的本科生,又有扎根龍江基層鄉鎮的選調生,時時處處能夠感受到自己的燭光在級聯放大、薪火相傳。
一個團隊的競爭力決定了其在學術界、工業界和政府眼界中的地位。作為“一流學科”建設學院的帶頭人,在組織的關懷、同事們的幫助下,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帶領乳品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評估中取得優良成績,并被學校授予“師德師風先進集體”。與同事一道,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取得學院的歷史性突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得連續豐收。作為唯一來自高校的入選者,被評為十位“振興中國乳業科技創新帶頭人”之一,為傳承“東農學子撐起中國乳業半壁江山”的局面盡一己之力。作為乳品行業唯一的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參與國家食品安全決策并獲得全國食品安全工作先進個人,為東農在食品安全領域爭得重要的一席之地。
各位領導,老師們,今天的東農教師,必定承載了奮力爭先、發展東農的歷史使命。讓我們勇立時代潮頭,圍繞國家所需、龍江所要、學校所能和未來所向,繼承優良東農傳統,發揚寶貴東農精神,團結隊伍,凝聚人心,扎根龍江大地、厚植東農情懷、培育時代新人,為助力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譜寫東農篇章,作出東農貢獻!
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師長。感恩東農,感謝大家!
“光榮從教三十年”教師代表 國家級教學名師王洪斌

國家級教學名師王洪斌作為“光榮從教三十年”教師代表發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同志:
大家上午好!
今天學校委托我以從教30年老教師的身份講幾句話,自己覺得千頭萬緒,不知從哪講起。經過認真思考,我想代表這個群體主要從東農情懷、職業感悟、工作感受3個方面談一下自己的粗淺體會。
1.東農情懷:在東農工作30年以上的這批教師,應該說把一生最年輕、最有活力的一段青春都留在了東農,在這批人身上已經深深地刻上了東農的印痕,貼上了東農的標簽。捫心自問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這批從教30年以上的老教師堅守在東農,摯愛著東農,深深地沃土在這片黑土地上?很顯然不是氣候,不是待遇,不是平臺,更不是條件。追溯這批人的成長軌跡我們不難找出準確的答案。這些人主體上都是恢復高考到整個80年代期間讀研、留校、分配進入東農的,從步入學校的大門,就被東北農業大學“勤奮求實、奉獻創新”的學術氛圍和優良校風所熏陶,更被老一代“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東農精神所感動!他們是聽著許振英先生主持的答辯會、看著許先生每周一拄著拐杖到圖書館借外文期刊;羨慕著王金陵先生的大豆研究室添加的專業教研室第一臺286計算機;看著余友泰先生到博士生寢室幫助他的愛徒修改畢業設計;聆聽著盛志廉先生做的“世界科學發展的第三次浪潮”學術報告;經歷了秦鵬春教授、史伯鴻校長倡導并創建的“我國農林高校第一個生物工程系”,并培養出一大批名揚全球的動物克隆大弟子;也看到了駱承庠教授培養了支撐我國乳業半壁江山的乳品學弟子;目睹了蔣亦元院士80多歲高齡騎著小單車到農機工廠實驗室登上機器頂端,也曾為他的安全捏過一把汗…… 這些建國前就來到解放區創建東北農學院的國內外精英,用他們的青春、智慧、成果奠定了東農在全國農業院校的領先地位,用他們的心血、敬業和拼搏精神譜寫了東農的一曲曲頌歌!這一切深深地感染著那一代東農學子,并在他們的心靈深處植入了東農人的優良種子。親愛的青年教師和同事們,如果你親眼看到這感人的一幕幕,如果你親歷過這段難忘的時光,難道你會無動于衷,難道你會另尋精神支柱,難道你還會誤讀東農精神的精髓嗎?正是這一幕幕使這批人不斷成長,學會了責任和擔當,傳承了寶貴的東農精神。盡管近年來東北形勢對學校發展很不利,但這批人不辱使命擔負起學校211建設、重點學科建設、教學評估、一流學科建設等一系列重任,使東農還能處于全國農業院校的前列。這些成績的取得是與這批從教30年的老師們淡泊名利、敬業奉獻、頑強拼搏的精神分不開的!為此我們要為他們點贊,點贊他們的堅守和奉獻!我們要為他們喝彩,喝彩他們對東農精神的傳承和發揚光大!與此同時也請允許我代表從教30年的教師們感恩學校多年來對大家的教育、關心和培養!
2.職業感悟:自己從留校任教至今已經36年,對教師的職業也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教師職業的神圣就是在“傳道,授業,釋疑,解惑”中默默地奉獻,如同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叭紵约骸笔且环N不求索取與回報的付出,而“照亮別人”更是只有付出無求補償。其實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最能夠吸引大家的莫過于伴隨著青年學生一批批成長,不斷地看著他們從單純到成熟的過程,分享著他們取得成功的喜悅。盡管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的額頭不斷地增加著鄒紋,雙鬢染上了無數的銀發。恰恰是這種艱辛與歡樂才體現了教師是光榮的、教書是嚴肅的、講臺是神圣的;教育情感的投入、教育觀念的轉型、教學方式的變革、教學藝術的創新…… 在我們人生價值的坐標系上,已經不再是一個個漂移不動的虛點,在我們神圣的工作履歷表上,也深深地留下了教師們忘我奉獻的崇高足跡!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尤其在看到學生走向社會,取得成功并實現超越的時候,心理比自己取得成績更要高興和自豪。我想很多人都是在不斷接受一期期陌生,送走一批批成熟中愛上了教師這一職業。
3.工作感受:多年的教師生涯使自己更喜歡平淡、樸實、無華,也更崇尚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工作作風。教師最寶貴的品質是良知、責任與愛心。作為一個教師,一定要把立德樹人,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放在首位,認認真真地上好每一堂課,做好每一個實驗,寫好每一部教材,帶好每一個學生就是我們的本職所在。多年的工作經歷也使我深深感到無論作為一名普通教師,還是一名優秀教師,單純講好課還不值得沾沾自喜,因為教師的職責決不能象一個說書先生,只是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而不關心學生的領悟和求知愿望。應該通過你的講授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營養,學到更多的知識。為此教師必須不斷為自己充電提高,繼續學習、終生學習才能跟上知識發展的步伐。此外教師工作還包含著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改革、教學方法、教學創新、教材建設等多方面的工作內容,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各項工作,你才能成為一個稱職的教師、合格的教師、優秀的教師。
我覺得無論是從教30年、20年以及不足10年的青年教師,都是東北農業大學的寶貴財富。每一代教師的成長、成熟、成才、成功都離不開東北農業大學的教育和培養,所以大家要學會感恩、學會敬業、學會自律、學會擔當。作為一個東農人,應該時刻清醒沒有學校的發展,就沒有每個教師的自我發展;沒有學校的飛躍,就難以實現個人的飛躍;沒有學校的強大,就無從實現自身的強大;沒有學校的學術聲譽、地位和影響,個人也很難獲得更高的學術平臺、聲譽和地位。因此大家要把個人的目標和理想緊緊地和學校的事業發展有機結合,才能夠真正成為東農的主人和建設者。
最后讓我們大家共同努力、踐行學?!扒趭^,求實,奉獻,創新”的校風,記住“博學篤行,明德親民”的校訓,傳承好“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東農精神,在學校黨委和行政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努力奮斗,實現我們的東農夢,再創東北農業大學新的輝煌!
新入職教師代表 園藝園林學院王沛文

園藝園林學院王沛文代表新入職教師發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是來自園藝園林學院的新入職教師王沛文,今天非常榮幸能夠作為新教師代表和大家一起慶祝工作以來的第一個教師節。在這個中秋佳節與教師節重逢的涼爽秋日里,請允許我代表所有新教師向提供這次寶貴機會的各位領導和給予我們耐心幫助的各位前輩們表示最誠摯的感謝和由衷的祝福!
東北農業大學是一所國內外知名且歷史悠久的高等農業學府,是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創辦的第一所普通高等農業院校。建校之初,大量國內外頂尖學者蜂擁而至,為我校學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我也為加入這樣一個擁有優良革命傳統和深厚文化底蘊的集體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同時,我們也深知,這份榮譽的背后也肩負著更加沉重的責任與義務。每當路過各學院門前的銅像時,先輩們那堅毅而篤定的目光仿佛總是在叮囑我們將東農“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繼續傳承。
作為一名剛剛踏上講臺的青年教師,面臨的最大的困境不外乎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從學生到老師的心態轉換。這一艱難的心路歷程既離不開各級領導和前輩們的悉心指導,更離不開我們自身對一名合格教師的深刻認知。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認真鞏固并不斷完善專業知識體系,積極向前輩學習較為成熟的授課經驗和管理方法,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同時也要與時俱進地積極迎接教育數字化轉型浪潮下的新挑戰和新機遇,不斷思索并尋求教學理念和方法的創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還要嚴格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保持良好的師德師風,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學術環境,言傳身教地帶動學生,最終做到樹德,樹人,樹心,樹魂。在科研工作中,我們要秉承“一手出品種,一手出論文”的崇高目標,勤于鉆研,開拓進取。以生產實踐中的具體問題為導向,揭示實際問題背后的深層規律,再回頭指導實踐,進而建立真知與實踐之間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師者匠心,止于至善!如果把成為教師比作一門課程,明確責任只能讓我們獲得合格,唯有對教育事業無私的熱愛才是我們得到優秀成績的不二法門。我們要始終堅持“捧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走”的崇高理念,發自內心的熱愛這份如光般,微以致遠的崇高職業。熱愛祖國,這樣我們才能在后疫情時代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不忘作為新一代的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熱愛學校,這樣我們才能推動學校在雙一流高校建設的競爭中力爭上游。熱愛學生,這樣我們才能獲得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建立良好的教風學風。熱愛自己,這樣我們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體魄承擔一系列復雜而又艱巨的任務。對我自身而言,東農既是母校,同時也是從事教師工作的開始,兩種情愫交織在一起,便結成了更為深沉的熱愛。還記得多年前大學畢業時,曾為母校寫下一首情詩,如今當自己以老師的身份從回母校后,希望今后能夠在各級領導的正確引導下,同各位前輩和同仁一道,用自己手中的這支粉筆,將這首優美的情詩續寫成為一部專屬于東農人自己的輝宏史詩。
最后,我謹代表所有新教師向在座每一位前輩道一句“您辛苦了!”祝各位老師節日快樂,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謝謝大家!
(攝影/宣傳部學生記者)